返回第十章 地籠捕魚  我是我爸的大哥首頁

關燈 護眼     字體: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    測試廣告1幹活太累了,唐行之睡了一個好覺,第二天隊長敲鑼集合,他才迷迷糊糊醒來。墨子閣 www.mozige.com

    隨便喝了一些水,收拾了一下,唐行之就前去集合。

    大隊裡有青壯組、蔬菜組、文藝組等好幾個分組,估計是地方自己命名的。

    唐行之放現在是絕對的牛高馬大,看他體力也不錯,重活分配到了他身上。

    胡亂混了個平均水準,也就混過了早上的日子。

    混了好幾天,唐行之逐漸變成老油條。他總結了,混也是分三六九等的。

    上等的混跟著手腳麻利的混。這些人巔峰時期的勤勞程度是10分的話,平時也有7分,工作量和他們接近,任誰也沒話說。

    中等的混是勤快的壯婦水準。當然壯婦自身不算混,畢竟是女性。跟著她們做差不多的,甚至稍稍強一些就行。這樣一來除了最頂尖的勤快的人,誰又能說什麼?勤快的人都善良老實,基本也不會去說人。

    下等的混就是超瘦瘦子的幹活量了。唐行之140斤的塊頭,又一身腱子肉,要真和他們一個幹活量,那也說不過去。而且唐行之耐力也還行,讓他干精細活他會煩躁,干體力活,只要不要求精細,他可以一邊開小差一邊干。

    再往下其實還有,但這種吃集體還行,自己干肯定是吃不飽的,不能學習。

    而且隊裡有專門人員計分,旁邊兩百雙眼睛盯著,記分榜定期張榜一放,臉皮薄一點的人不會偷懶。

    這邊一天出工三次,早上、上午、下午。

    早上是早起到早餐,時間較短,只占一天分數的20,上午、下午各40。偶爾會有夜班,額外算。

    這會兒有個口號,工業學大慶,農業學大寨。

    大慶誰都知道,大寨是山茜省xy縣大寨村。

    大寨在困難時期農業很牛,然後各地都學習,又有些細節不同。

    唐行之所在的大隊,平日裡男工算12分,女工算8分,老弱病殘算7分,小孩拔草之類的,按照草的重量算分。

    農忙時期,計件幹活的時候,就是高手衝刺上分的時候,為了避免出錯,這時候每天記分員都要在計分本上簽字蓋章。

    一般成年男子一年能掙5000工分,壯婦大概也有4000,大隊最猛的猛男最高紀錄是6000,最低分是一個女知青,只有300。

    如果是災年,這女知青會餓死。現在年景還行,這女知青最後還是有飯吃的,但工分不夠,會欠隊裡的錢。

    這會兒欠錢的人不少,但欠的數量不大。後來全面改開,國家也沒叫人還錢,這時候的欠債就會作廢。

    唐行之的五叔就是看到了之前作廢過,覺得擼各種網際網路錢的人太多,到時候還不起就不用還,於是2018年,不顧所有親戚朋友的反對,把所有能借的錢借光了,去搞飯店。唐爸唐媽勸阻過他,反而被他拉了黑名單。因為不懂市場和管理,賠了個精光,不但破產了,還負債纍纍。

    每次唐行之都取上等和中等之間的量來干,在所有人眼裡他就是幹活發力技巧不行,但態度還算端正的人。

    看著人頭涌動,大多數人曬得皮膚黝黑,一個個全是大嗓門,厲害的能在村頭喊話,村尾都聽得見……

    唐行之覺得很夢幻。

    他閉上眼睛,仿佛昨天還在看短視頻。

    早上休息的時候,唐行之吃了個飯糰,然後抽空自製刀子和魚鉤。

    他現在各種東西都是借的。


    唐爺爺是個知識分子,大概見他學識不錯,感覺他將來不會差,所以借點東西,算投資。

    當然,唐爺爺沒有投資這個知識概念,只是隱隱有這個直覺。

    外帶,他可能覺得唐行之挺親切的。

    另外就是後屋一家人借,那家人的大兒子後來在原時空,被唐行之認作乾爹,一家人也很善良。

    再有一個就是奶奶的乾女兒家借了一點。

    還有隊裡也借了一些。

    沒有了。

    借的東西終歸是要還的,所以還得有自己的東西。

    很長的釘子燒紅了,然後用錘子去捶,燒紅了再捶,如此反覆,把它捶扁。等覺得合適了,打磨其中一側做刀刃,再綁上木柄,就是小刀子。

    再弄根大點的針,燒紅了捶彎,打磨一下,就是個小魚鉤。綁上線,弄個小竹節做魚漂,再綁竹竿上,就是根劣質的魚竿。

    一直到傍晚休息了,唐行之才有空去搞魚。

    這時候的他已經有點累了,但想要過上好日子,稍稍辛苦一些是必須的。

    當然,太辛苦就不是誰都適應得了了。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,一直處於緊繃狀態,體能和腦力會下降很嚴重,容易生病和受傷。

    唐行之之前就看中了幾處很肥沃的山地。

    這是在村口的一個大山坡附近,有一棵樹很大,樹皮可以入藥,但沒人割樹皮去賣。這是村子的風水樹之一,敢打這棵樹的主意,村民就不會放過。

    再往上走有許多樹,都是結果子的,村里小孩子的寶貝。

    唐行之背著幾個大竹筒,每個都有三四節,這是他自己做的。

    進到了山里沒人的地方,來到了之前看準的地,打開一個的塞子,聞了聞,唐行之把水倒出,一連倒了好幾個竹筒的。

    這裡邊裝的是「茱萸水」,就是「遍插茱萸少一人」那個「茱萸」,可以一定程度代替辣椒用。

    搞魚要用蚯蚓,但挨個的挖蚯蚓要挖到猴年馬月?灌辣椒水是最方便的,沒有可以用別的一些代替。這方法是和海楠的一個同學學來的。

    海楠捉蚯蚓、收購、曬乾、賣出的產業鏈有30年了,最初是雨後去捉,然後用藥,最後更是用電。用電算是固澤而漁。

    唐行之悄悄用茱萸水,本身成本較高,不會破壞環境。

    捉了大概一斤多的蚯蚓裝另外的竹筒里,唐行之回家吃飯。

    吃了飯之後,又動身去捉魚。

    後來很多人嚮往田園牧歌的生活,實際上那都是宣傳美化過的,真實的田園沒那麼輕鬆。

    什麼棒打狍子瓢舀魚、野雞飛進菜鍋里,什麼魚米之鄉、東西吃不完,第一批去的人可能是真的,後面就不好說了。

    也有很多人相信那一套說法,農村是國人最後的保障,城市裡干不下了可以回農村。

    這一定程度是對的。隨便有個兩畝地,亂種點東西夠吃了。許多搞網際網路工作的人,要麼去鶴崗之類房價低的地方居住,要麼乾脆找個偏僻地方,租幾塊地來種,生活成本都會很低。

    但想靠這個賺錢很難,農業特別考驗投入產出比。種植很難賺錢,養殖到了出欄期賣不出去,拖一天虧一天,要碰禽畜疫病直接血虧。



第十章 地籠捕魚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從學霸開始  我就是太平洋  往返時空1978    虎道人  我的錢莊連異界  大明第一狂士  滄元圖(倉元圖)  大明豪賈  

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

同類最熱
搜"我是我爸的大哥"
360搜"我是我爸的大哥"
語言選擇